
食品包裝背后的營養成分表其實很好懂,但是商家會設置各種各樣的小陷阱,讓你以為零食的熱量很低,看完這篇文章就能幫你避開這些熱量陷阱!
今天就來教教大家看穿食品包裝上的密碼,如何健康地挑選零食。
1. 糖的位置越靠后越好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說到過,食品包裝的配料表有門道,它是按照遞減的方式排列的,意思就是越靠前的食物配料含量越多,越靠后的含量越少。由此可以推測出,如果你想要選一款糖含量少的零食,那么就要選擇糖的位置較為靠后的。
這一點對于正在減肥的小伙伴,或者是給孩子買零食的家長,都非常受用。一位寶媽,就用這個方法識別出了大量的高糖零食。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于辨別商家的小把戲。
有一天有人問:
為什么蔬菜汁都是蕃茄色跟蕃茄味?在日本買的蔬菜汁,含有下面這些蔬菜(前方高能)
番茄,胡蘿卜,包菜,甘藍,青椒,甜菜,小松菜,菠菜,花椰菜,油菜,花菜,生姜,紫蘇,南瓜,洋蔥,紫薯,青豆,生菜,西芹,白菜,白蘿卜,玉米,明日葉,牛蒡,水芹,荷蘭芹,茄子等等…累死我了!
盡管加入了這~么~多蔬菜,味道還是蕃茄味,顏色也是紅的,我想知道:番茄到底多能打?
這不是番茄有多能打,而是商家太能營銷了!因為從以上排序來看,很明顯就是大量番茄+少量其它蔬菜,顏色自然呈紅色。
2. 盡量買添加劑少一點的零食
雖然已經說明過了,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就是安全的。但總歸少吃點添加劑對我們更有益,所以大家在買零食的時候,盡可能買添加劑少一點的。動輒20幾種添加劑的零食,謹慎購買。
同時,為了進一步減少大家的恐慌,整理了一張常見的添加劑一覽表,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①乳化劑:能使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時形成穩定的乳狀液
②護色劑:使制品呈現良好的色澤
③酸度調節劑:又叫pH調節劑,是用以維持或改變食品酸堿度的物質。
④增味劑:能增強或改進食品風味
3. 查看過敏信息
其實很少有人會去看這一欄,因為通常大家并不知道自己對什么食物過敏,而且在人們的印象中,過敏算不得什么大事:反正又不會死,以毒攻毒豈不是更好?
有些過敏的東西你少量吃就是輕度癥狀,如瘙癢、腹瀉……但如果你在不經意間大量攝入,很可能就整成重癥的了,這可是要丟命的!
建議大家都去醫院做一個食物過敏原檢測,每次在買零食時,看清楚包裝上的過敏原標記:
如果說前面的信息是告訴我們吃了什么的話,那么接下來就是告訴我們吃了多少了。減肥的小伙伴要重點研讀一下。
這個表通常很醒目,它長這樣。
1. 食用份量信息
這個信息所有食品都會標注,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它的單位標識是不是“一份”的量。因為有的產品標識的是重量或體積單位(如100ml/100g),那就要計算一份的量。以免高估或者低估食品的營養。
比如上面這款薯片,計量單位是30克,能量是30克/662千焦,而一袋含量是70克,那么每袋總能量是1545千焦。
這是商家的營銷手法。通常會對熱量比較高的食品標明小份量的信息。主要是讓你不再恐慌熱量高,能放心地吃起來。
這里千焦和千卡、卡路里是什么關系?
回答:千焦和千卡有很大不同哦,1千卡≈4千焦。而1千卡就是1千卡路里。
1千卡=1大卡=1000卡=1000卡路里 =4184焦耳=4.184千焦
按照這樣計算的話,上面這袋薯片吃下來就有1545÷4≈386千卡,大約為2碗米飯的熱量。
為什么要用千焦標注熱量,而不是千卡呢?換算起來好費事啊!
這是因為國際標準的能量單位是焦耳(joule)。這也是國家規定要標記成千焦的。
不過要說一句,如果千焦和千卡都標上,我們的生活豈不是更美好?
2. 1+4核心營養素
營養標簽中通常采用“1+4”的標示模式:“1”為能量,“4”為4個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①。
注①:一般來說1mg的鈉相當于2.5mg食鹽
這5項為企業必須標示的內容(強制標示);其他的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等,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標示(自愿標示)。
我們看到上圖,右邊還有百分比的數值,這個數據怎么看呢?
3. NRV%為全天所需營養素的百分比
NRV%”,即每單位食品中(100g或100ml或1份食物)某種營養素的含量占“每日所需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這一數值是營養學家根據我國約相當于體重60kg的正常成年人,每日所需要的營養素量來推算的。
說人話就是:比如上面的薯片,脂肪NRV%是16%,假如我們吃了30g的份量,那么就等于我們吃下了全天所需脂肪量的16%,吃完這袋70g的薯片,那么就等于吃下了全天1/3的脂肪。
另外,愛美的妹子們也要關注下碳水化合物的NRV%,以免讓自己的減肥大業前功盡棄。學會看這張表還能讓很多喜歡吃辣條的小伙伴迷途知返,要知道,很多辣條的鈉含量超高。
4. 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
還有一些小伙伴們發現,自己買的某些餅干,包裝上寫著高鈣,并在下方寫上了“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并維持骨密度”。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再升級一個知識: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聲稱即為說明)。以上圖為例,商品打出了高鈣的概念,這個高鈣就是營養聲稱,而“鈣是骨骼和牙齒……”則是營養成分功能聲稱。
注:有些包裝可能不會同時標注這兩種信息,只標注其一,這也是符合規范的。
如果做了營養聲稱或營養成分功能聲稱,都需要標出該營養素的含量。比如上圖標注鈣的NRV%為31%。這對于我們來說有什么作用呢?可以用此來驗證一下,是否買到了貨真價實的零食,防止被商家誤導。
1. 含量為0不存在
通常,商家都會在包裝上標注“XX含量為0”,比如在上面的薯片包裝中,就標注了反式脂肪酸為0,跟此類似的說法還有:不含、無、沒有,100%不含等等。其實這也是套路。含量為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零,還是含有少量的。
這也就意味著,上面的薯片標注反式脂肪酸為0,其實并不是為0,而是≤0.3g。沒錯,在健康問題上,就是這么較真。
2. 零添加是怎么回事?
有的食品標簽會注明“零添加”,依然是套路+1。比如標注零添加防腐劑,雖然沒有添加防腐劑,但是添加了別的添加劑呀!然而消費者們就會誤以為零添加防腐劑=沒有任何添加,從而愉快地買單。
商家套路深,但我們只要養成了看食品包裝的習慣,就能有效排雷,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真的發現你買的零食有問題,可以撥打“12331”進行舉報。
參考文獻
[1] 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
[2] GB7718-2011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3]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