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朋友考試第一天,給他加一個雞蛋。”“加兩個,一個不吉利!”
“今天女兒考試,早餐是一根油條,一個雞蛋,一個燒餅。加油!”
北京中小學校進入了期末考試季。今天一早的朋友圈里,已經有家長“曬”出了早餐,有給孩子加油鼓勁的,“辛苦了一個學期,要棒棒噠!”也有威脅孩子的,“能不能擁有寒假就看你自己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考100分,每個孩子也希望自己考100分,但現實中并不是想考多少就能考多少。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應該怎么辦?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說,現在很多家長準備了“甘蔗”,期末成績好的話就“內服”,不好的話就“外用”。
如果孩子沒有考好,作為父母,該怎樣和孩子進行溝通呢?是安慰他、鼓勵他?還是批評他、教訓他?崔永華給出了如下建議:
認可孩子背后的努力
每個孩子都想優秀,都想被人尊重。崔永華說,孩子考不好,心里比誰都難受,這時候的打罵只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甚至產生厭學或自暴自棄的心理,這是不可取的。要在第一時間明確地告訴孩子:努力了就是勝利了。不能因為考試結果不理想,就否定孩子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很多時候在家長看到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上進、總玩手機的孩子,并不是成心想這樣,而是沒有能力做到父母期望的樣子。”家長需要換個角度看待孩子,尋找科學的途徑幫助孩子。對于孩子來說,考多高的分數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為了他想要達到的那個結果而付出了最大努力。
與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和制定對策
一般情況下,孩子沒有考好之后,即使在第一時間獲得了來自父母的安慰和鼓勵,心理上也會經歷從“心理挫折”到“心理修復”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孩子心理從脆弱走向不斷強大的過程。家長要在孩子獲得及時安慰并心平氣和之后,與孩子一起分析考試不理想的原因,并制定下一步學習計劃。
時刻牢記“我們為什么出發?”
為了成績和分數,家長常常只顧著推著孩子不停地向前奔跑,光怕輸在起跑線上,卻常常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教育的價值在于喚醒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一條適合他們的道路,和上哪所學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來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更為重要和根本的目標。實際上,一旦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未來將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會從內心激發出無窮的動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無數的結果已經證明,對于人的成長而言,這種內生性的驅動力要遠比外部強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