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國家,食品飲料中添加膳食纖維的熱潮始于20世紀70年代;亞洲國家的興起則相對晚一些,日本大眾對膳食纖維的興趣源于20世紀90年代;反觀國內,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有強化膳食纖維的食品飲料問世。
小綠瓶孕育的「新希望」
膳食纖維被稱為人類第七大營養素,相比其他六類營養素,膳食纖維類飲品市場的發展是相對滯后的,其他六類對應的礦物質飲品、蛋白質飲品、維生素飲品等細分賽場,無一不是全球飲品市場的超級品類。近年來,略顯落后膳食纖維逐漸被眾多飲品巨頭看好。
近日,新希望乳業旗下子公司新希望V美上市一款同名產品——新希望膳食纖維水風味飲品,定位功能性水飲,由此踏上健康飲料的賽道。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新希望乳業構建以“鮮戰略”為核心價值的城市型乳企聯合體,先后推出黃金“24小時”鮮奶、A2-β酪蛋白鮮奶、“活潤”功能發酵乳、睡眠牛奶、養眼牛奶等,在低溫乳品市場風生水起。
為實現與全國性品牌的差異化經營、建立自身競爭優勢,新希望乳業積極推進多品牌協同發展。通過并購、聯姻、整合區域型乳企,擁有華西、雪蘭、雙峰、白帝等區域優勢品牌,并于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顯然,新希望的“野心”不止于乳品,膳食纖維水便是它擴大市場的一步。
「膳食纖維水」的養成
新希望想打破消費者“飲料=不健康”的偏見,每350ml的膳食纖維水中富含5.25g膳食纖維,相當于兩個蘋果的纖維量。產品零糖、零脂肪、零香精,低能量,散發著淡淡的蘋果與卡曼橘風味,主要面向家庭用戶。
小綠瓶采用純凈配方,想要成為所有人都可以放心喝、無限量喝的飲料,配方中只有水、膳食纖維、水果汁和赤蘚糖醇四種成分。主要成分膳食纖維來自日本專利Fibersol-2(抗性糊精),這一成分已在日本、美國等市場使用20多年。而赤蘚糖醇是天然甜味劑,以葡萄糖為主要原料經發酵制得,提供甜味的同時有低熱量、抗齲齒、高耐受等優點,不容易引起血糖變化。
作為升級版的水飲品,小綠瓶的飲用場景無特殊限制,可以是飯前、飯后、晨起、下午補充等任何時候,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飲用,糖尿病人也完全沒有負擔。供應鏈與統一集團合作。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心錨效應”,是說人的某種情緒和行為與外界的某個事物連接,會產生條件反射,這款產品的小心機也體現在了這里。包裝全部采用綠色基調,產品名簡單明了,消費者第一眼便會將其與“健康、天然”產生連接,悄無聲息地收割一群新用戶。
一瓶水的江湖,向來不簡單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瓶裝水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1061.4億元規模已增長至2018年的1830.9億元,預計到2023年這一規模將增至2435.6億元。從前幾年開始,類似膳食纖維這樣的養生詞匯意外打動了“朋克養生”的90、95后,這屆年輕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越來越注重健康和美味并存。
飲料的纖維化,是市場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的趨勢體現,也是飲料行業的一次轉型和升級。
新品孵化,膳食纖維不能少
2019年,雀巢優活升級“獎杯瓶”純凈水,并發布一款全新的運動飲料“雀巢優活補水+”,這也是雀巢優活首次為中國市場專門研發的新品。“補水+”是一款水果口味的功能性飲料,主打秒補水、富含膳食纖維、低糖低熱量,符合消費者動態的現代生活方式,有清香蜜桃、清爽青檸兩個口味。
作為一個民族品牌,健力寶在2020年推出的第一款新品——健力寶微泡水主打“零糖零脂”概念,產品中特別添加膳食纖維,定位“氣泡+纖維+零糖”,一改碳酸飲料不健康的形象。產品在酸甜清爽中透著氣泡的刺激感,有白桃櫻桃、莫吉托兩種風味。
產品升級,從配方開始
脈動一直以富含維生素和低糖的配方,深受新一代崇尚健康的年輕消費者喜愛。2020年,脈動進一步升級配方,不僅添加了膳食纖維,還提高了人體所需維生素B族含量,并保持脈動一貫以來的低糖健康。此外,脈動還優化了產品口味組合,全方位滿足年輕一代的創新口味和健康追求。
2019年,以蘇打水冠絕國內的名仁上新兩款含膳食纖維的飲料——名仁玫瑰蘇打飲料(升級版)和名仁雙纖蘇打飲料。玫瑰蘇打水以苦水玫瑰鮮花蒸餾純露為玫瑰香基,不添加香精、防腐劑,輔以低聚木糖水溶性膳食纖維,加少量果糖,口感棉柔。雙纖蘇打飲料則在傳統蘇打水的基礎上,特別添加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兩種水溶性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C,每升所含膳食纖維量相當于成人日攝入量的24%,賦予產品更多健康屬性。
對新希望來說,開發膳食纖維水這一新品的市場機會在于,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下,人們很難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由此所帶來的亞健康問題卻非常普遍。同時,飲料中加入膳食纖維已然不少見,膳食纖維水選擇在此時進入市場,無需過多的市場教育便很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目前,這款產品已在有贊平臺上線,未來依靠新希望成熟的渠道和供應鏈能力,相信能為這款產品提供更多的成功條件。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用法律說話:保健品與藥物不得混放銷售
下一篇: 補鈣產品如何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