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中醫專家指出,立春養生要注重養陽氣,那么到底要怎么做呢?立春時我們在飲食和運動等方面又要注意什么呢?本篇文章為大家帶來了詳細的介紹,下面請看詳細的介紹。
每年的2月3-5日之間
2018年立春時間是:2月4日 05:28:25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卜之習俗等。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歷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歷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
一、晚睡早起,忌酸辣
生活起居:要夜臥早起,可比冬天睡得稍晚點,但早上要早起了。外出不宜馬上減去棉服,最宜下厚上薄,腿和雙腳要穿厚,上身可適當穿的薄一些。此外,頭、肩、背、肘等易受風寒的部位,也要注意保暖。
飲食:忌辣、忌酸、加些甜、嚼點香。少吃麻辣的火鍋、羊肉、燒烤,可適當食用香蔥、香菜、花生這些很香的食物,可以促進陽氣生發。
養生:春氣通于肝氣,所以春季養肝護陽正當時。養肝可以常伸懶腰,多吃小米、青蘋果、海帶、蘑菇、牛奶、綠色食物等養肝護肝的食物。
情志:切忌憂思惱怒,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愉悅的心境。
運動:避免過度耗損,要采納自然之氣以養陽,宜舒展形體,克服倦懶思眠,多參加室外活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慢跑等。
二、伸懶腰,養陽護肝
護肝除了遠離煙酒,注意飲食,最簡單的方法是伸懶腰,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
因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的作用,可以激發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
動作要領:伸展時,要盡量吸氣;放松時,全身肌肉松弛,盡量呼氣,作用會更好。
老年人經常做這一動作,可增加肌肉、韌帶彈性,延緩衰老。
三、梳頭,防腦中風,活氣血
風,是天地之氣,以春季最常見,是春天的主氣。
《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長也。”在中醫六淫病邪中,風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春天陽氣生發,皮膚的毛孔逐漸張開,肌膚腠理變得疏松,人體內的正氣抵御外部襲擊的能力變弱,風邪容易“鉆空子”。
此時宜梳頭,將風邪“拒之門外”。
人頭頂的"百會穴"聯通身體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常梳頭通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發、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使發不白的作用。
1、蘿卜
冬春交替時節,吃蘿卜再合適不過了。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特別是到了傍晚,氣溫明顯降低,體質虛弱之人,此時容易感受寒邪而引發感冒。再加上過節期間腸胃負擔重,多少有些積滯,也是容易誘發感冒發熱的原因。其實巧用蘿卜煲水當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由于蘿卜性寒,脾胃虛寒或陰盛偏寒體質者不宜多食。
2、豆芽
立春養生吃春芽。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豆芽具有發散的功能,吃下去不但能利濕,還會幫助人體生發陽氣。立春養生吃吃豆芽的時候也不必加肉,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3、大棗
中醫認為,“多甘少酸”是春天的飲食原則,而在甘味食物中,以大棗是上佳食品。大棗性溫,味甜,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虛食少、乏力便溏、氣血津液不足、婦人臟躁等癥。建議將大棗劈開后再泡茶或水煮。
1、豬肝綠豆粥
材料:新鮮豬肝80克,粳米80克,綠豆5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先將綠豆、粳米洗凈同煮,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八成熟之后,再將切成片或條狀的豬肝放入鍋中同煮,煮后加調味品。
此粥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美容潤膚,可使人容光煥發。特別適合于視力減退、面色蠟黃、視物模糊的體弱者,同時,它對患慢性腎炎、水腫的人亦有較好療效。
2、桑葚粥
材料:糯米30克,桑葚30克(鮮桑葚6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桑葚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該粥可補肝養血、明目益智。
功效:適合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耳鳴腰酸、失眠多夢、須發早白等癥。
3、枸杞粥
材料:需要枸杞子2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將粳米煮成粥,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枸杞明目,該粥可滋補肝腎,使目光明亮。特別適用于頭暈目澀、耳鳴、腰膝酸軟等癥。肝炎患者服用此粥,具有促使肝細胞再生的功效。
4、決明子粥
材料:粳米50克,炒決明子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決明子炒至微黃,取出待冷卻后熬汁。然后,用其汁和粳米同煮,煮熟后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該粥明目、清肝、通便。對于目赤紅腫、高血壓、怕光多淚、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癥,作用明顯。
5、黃豆醬燜排骨
食材:排骨、料酒、淀粉、醬油、鹽、蒜、黃豆醬、胡椒粉、蔥。
做法:排骨用料酒、鹽、油、胡椒粉、醬油調味,用生粉拌勻腌入味。鍋里放油,爆香蒜片,加入排骨,炒香。倒入適量的水,2大勺黃豆醬,大火煮開。然后小火蓋蓋子再煮15~20分鐘。打開蓋子,放入蔥段,大火收汁即可起鍋。
功效:補腎、益氣、潤燥
6、蝦仁韭菜
食材:
蝦仁、韭菜、雞蛋、醬油、淀粉、植物油、麻油
做法:雞蛋攪拌均勻加入淀粉、麻油調成蛋糊,倒入蝦仁拌勻。熱鍋熱油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后放入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補腎陽、固腎氣。
7、珍珠三鮮湯
食材:雞脯肉、豌豆、西紅柿、雞蛋清、牛奶、淀粉、料酒、高湯、麻油。
做法:雞肉剁成細泥,淀粉用牛奶攪拌,雞蛋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攪成雞泥待用。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后,下豌豆、西紅柿丁,燒開后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入水淀粉,燒開后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大補元氣,可補脾益肺、寧神益智、生津止渴。
春練的目的是通過運動來強健體魄,因此春練應以小運動量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特別是肝火易旺、情緒急躁之人,春練更應采用舒緩、輕柔的運動方式。
立春時分進行鍛煉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以避免由于過度活動和損耗而對人體養陽和生長產生不利影響。若運動量過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過多.則會損傷陽氣;且因出汗過多,毛孔開泄,易受風寒而誘發感冒。春練的目的是通過運動來強健體魄,因此春練應以小運動量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特別是肝火易旺、情緒急躁之人,春練更應采用舒緩、輕柔的運動方式。
散步是能促進體內各種節律正常運行的一項全身運動。雙腳和雙臂有節奏地交替運動,與心跳非常合拍。古往今來,許多名人都將散步當成陶冶情志、鍛煉。
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健身運動,不受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的約束,也不受場地、設備條件的限制。春季陽氣漸生,春光明媚,外出散步可以使人接觸自然,擺脫冬日以來的懶散,幫助身體多呼吸新鮮空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觀賞春日美景,感受盎然生機能使人心情舒暢,因此對身心健康極為有利。
中醫認為,人在閑逸地散步時,四肢自然而協調地動作,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運動,加之情緒輕松暢達,可使人氣血流通,經絡暢達,利關節而養筋骨,暢神志而益五臟。
現代運動醫學認為,步行使全身肌肉、骨骼、韌帶、血液都。活動起來,呼吸、循環、泌尿、消化、內分泌、神經系統皆處于活躍狀態中,能調整內臟功能的平衡、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延緩細胞衰老的目的。
散步還能促進大腦皮層的活動,故有“散步防老年癡呆”、“散步出智慧”之說.因此老年人在春季更應該勤于散步。
散步的速度分為緩步、快步、逍遙步三種。每分鐘60—70步,行步穩健,此為緩步。緩步可令情緒穩定、消除疲勞,有健胃助消化之功效。老年人散步以緩步為好。快步適合廣大中年和老年體質較好者,是指每分鐘行走120步左右。這種散步方式輕松愉快,可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散步時且走且停,時快時慢,行走一段后稍事休息,繼而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緩步走一段,這種走走停停、快慢相問的逍遙步,則適合病后恢復期內的患者及體弱者。
散步的時間,可在日出后,或傍晚落日時。這是散步的黃金時間。散步的地點以河邊、湖畔、公園的林蔭道或鄉村小路為好.因為這些地方空氣中有益于人體康康的負離子含量較高。切莫在車輛往來密集的馬路邊散步。這些地方易積聚汽車排放的尾氣,空氣污濁不堪。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