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響人類壽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導致全球每年約1750萬人死亡[1]。在我國,心血管健康有問題的人群接近甚至超過了3億,40%的居民疾病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導致的。也就是說,每死亡2~3個人,就有1個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到二十一世紀中葉,我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隨之心血管病極有可能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心血管疾病的幕后推手
心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包括外周動脈疾病、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和腦動脈疾病。事實上多數心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栓引起的,其主要病理組織學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大、破損或脫落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甚至阻塞,引起心肌細胞的缺血、損傷甚至壞死。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發生的因素之一,也因此增加了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風險。此外,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肥胖、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高血壓、更年期(雌激素缺乏)和吸煙等,所有這些都會加速這一疾病。
在探討血管健康和衰老時,代謝綜合癥也是不容忽視的。這是一組特殊的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升高、葡萄糖和胰島素代謝受損、血脂異常和全身炎癥升高。這種綜合征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而且還與認知障礙、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有關。[1]
專家建議,減少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戰略性飲食干預包括遵循終止高血壓膳食(DASH)和地中海飲食模式等[2]。其中,不少的植物營養素,特別是多酚類,可以起到維持或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覆盆子:花青素與鞣花單寧的強強聯手
植物營養素,是除必需營養素之外的一類生物活性成分,存在于天然植物中且具有某些維持人類健康的生物活性。植物營養素對人體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增強免疫系統,還可以有效地調節內分泌,有著強大的抗氧化能力,甚至還可以潛在降低某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覆盆子的纖維含量很高,每100克新鮮水果含6.5克纖維。這些紅色的小寶石還含有維生素C、鎂、鉀、維生素K、鈣和鐵等營養素。通常來說,果蔬的味道和鮮艷的顏色大多與它們所含的植物多酚成分有關[1]。對覆盆子來說,其獨特之處便來自于花青素和鞣花單寧的含量。
花青素具有C6-C3-C6的化學結構,覆盆子約25%的抗氧化能力都是花青素的功勞,也正是它賦予了覆盆子鮮紅的色澤[1]。其他含有花青素的水果和蔬菜還有甜櫻桃、草莓、小紅莓、蘋果、甜菜、紅甘藍、紅洋蔥、蕓豆和紅豆等[3]。動物研究數據表明,覆盆子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穩定代謝的作用,其中鞣花單寧的主要分解產物鞣花酸,做出了主要貢獻。
研究結果表明,長期食用覆盆子可改善人體的血壓和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改善血管功能,穩定不受控制的高血糖,以及改善腦損傷后的功能恢復[1]。
白藜蘆醇:心血管衛士的“候選者”
酚類化合物白藜蘆醇,在結構上屬于二苯乙烯類,1939年首次從白藜蘆醇的根部分離出來。隨后,在葡萄、葡萄酒、蘋果、覆盆子、藍莓、開心果、李子和花生中也接連發現了白藜蘆醇的身影。日本中藥虎杖中也發現了高濃度的白藜蘆醇,多用其治療和預防高血脂、動脈硬化,也可用于各種茶產品,如伊藤茶。[4]
白藜蘆醇對心血管有益,有助于抗氧化、抗高血壓和冠狀動脈血管擴張活動。此外,白藜蘆醇還可以阻止心肌成纖維細胞中膠原蛋白的表達,并能防止藥物引起的心臟毒性[4]。這種多酚還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白藜蘆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神經損傷和氨中毒,緩解抑郁,改善認知功能障礙,增強空間學習和記憶能力。
是否可以通過喝大量紅酒或者攝入特定高白藜蘆醇的食物或飲料來證明“法國悖論”呢?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紅葡萄酒中確實含有較多的白藜蘆醇(約為0.5~1.0mg/L),但現實中不太可能僅通過葡萄酒或其他飲食來攝入推薦的治療劑量1克/天。目前,大多數白藜蘆醇有益健康的研究均是在動物實驗中看到的,因此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此外,另一個需要克服的挑戰是口服白藜蘆醇后的低生物利用度。
“小”藍莓與“大”花青素
藍莓看起來體積很小,但它們體內強大的植物營養素完美的彌補了這一遺憾。當提到這些藍色寶石時,經常會聽到“超級食物”這個詞。其實,沒有一種食物具有超能力,所謂的健康益處都是來自于它體內的植物營養素。是什么讓藍莓呈現出紅、藍、紫色的變化?答案正是花青素。
藍莓是花青素含量極其豐富的水果之一,花青素是一種多酚類色素,研究證明花青素是當今人類發現最有效的抗氧化劑之一,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維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維生素C高出二百倍,且對人體的生物有效性是100%。同時,在3項隊列研究中,較高的花青素攝入量與降低25%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相關,包括致命和非致命心肌梗死。[5]
在一項使用純化或富含花青素提取物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高脂血癥患者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具有有益的影響[5]。從血管反應性、血壓和動脈僵硬度等方面均可以看出藍莓對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此外,漿果花青素的非類黃酮成分還可與胃腸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引發抗炎或其他有助于心臟保護的反應[5]。在歐洲和亞洲,高花青素的越橘還被推薦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除藍莓外,其他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還包括黑莓、黑加侖子和接骨木果等,在食品工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花青素來代替紅色和藍色的合成色素[6]。每天攝入1/3杯的藍莓汁或攝入同作用的50mg花青素不僅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且還可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5]。
持續攝入各種豐富多彩的水果和蔬菜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估計,全球約有170萬人因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而死亡,其中不乏癌癥、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每種植物所含的植物營養素都不相同,看似不起眼的營養素,它們的“隱藏屬性”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對心血管疾病來說,合理膳食和正確的生活方式正是其簡單且有效的防治方式之一。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