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千年來,群眾基礎深厚的佛教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中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佛教的許多佛理都與中華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斷地矛盾沖擊和辯論結合下,佛教終于匯入了中華燦爛文化的長河里,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其中,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學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之前的中國文學作品,偏重于寫實,缺乏幻想力;而佛教不同,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幻想力,帶有濃烈的浪漫色彩,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學,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有言曰“不懂禪,不足以言詩;不懂禪,不足以論書畫”,并非夸張之辭。
從藝術風格來看,佛教追求自我解脫,主張離塵恬淡,在這種特點的影響下,文學界形成一種清淡悠遠的藝術流派。最杰出的代表,當屬“詩佛”王維,王維的詩畫深受佛學思想,尤其是禪宗思想的影響,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除王維外,李白、蘇軾、白居易等人創作都在不同程度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他們的號中“居士”二字便是佛教用語,代表著恬淡安逸。
從佛學者的作品來看,許多佛教作品本身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比如《維摩詰經》等,是經典的佛經,而文采也十分優雅恬淡;更不用說身為達賴喇嘛的浪漫詩人倉央嘉措的作品《十誡詩》等廣為流傳的作品。而佛教中的其他文人,如詩僧寒山、北宋文人佛印、近代蘇曼殊等等都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佛學作品中或者佛學者的文學作品中,人們能領略到不一樣的文學精
而從和佛教有關的作品來看,最成功的莫過于《西游記》了。通過寫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釋佛法淵博。故事本身,使用了許多幻想、夸張的手法,這是佛學的特點;而作品本身,就是和佛教息息相關的;而且,作品所展示的思想,就是佛學的思想。近代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對佛教思想的描述也十分深刻而獨到,書中八位主角暗合天龍八部各部的性格,告誡世人“貪、嗔、癡”的危害和因果循環的道理。至于其他作品,如描述了“因果報應”思想的《紅樓夢》等優秀作品,都極大融入了佛學思想。
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說:“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學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語幾乎占了史上外來成語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此可見,唐宋之后,中國傳統文學已經和佛學緊緊相連了。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佛教對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
下一篇: 佛教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