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健世界
00:2903:19是否具有相應的設備,充足的人力資源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對于一個醫療機構專科發展非常重要。2019年12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麻醉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指南(試行)》(下稱《指南》),從醫療服務領域、人力資源配置、醫療服務內容、設備設施、績效指標等5方面為各醫療機構提高麻醉醫療服務水平提供了指導方針。
鼓勵建立麻醉后監護治療病房
對于存在術前合并癥、術中嚴重并發癥和大手術后需要繼續進行重要臟器系統功能支持和管理的患者而言,術后的監護和治療尤為重要。
為保障麻醉后患者安全,提高手術患者醫療質量,《指南》鼓勵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醫院建立麻醉后監護治療病房,重點關注以上人員,為其提供預計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監護和治療服務。
同時,《指南》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疼痛病房、麻醉治療病房、日間手術中心(日間手術病房)、臨終關懷病房等麻醉相關的專科住院服務。對于沒有單獨設置重癥醫學科的醫療機構,《指南》建議可由麻醉科負責重癥監護病床的集中管理。
對于手術操作中的麻醉醫療服務,為避免發生醫療事故,《指南》要求,醫療機構要重點提高重癥患者、危重患者、瀕死患者等高風險患者的麻醉醫療服務能力,以加強醫療質量控制。
建立麻醉專科護理隊伍
醫師、護士、醫技人員的數量和個人能力是一個醫療機構的軟實力,不容忽視。為此,《指南》中做了量化規定:
三級綜合醫院麻醉科醫師和手術科室醫師比例逐步達到1:3,二級及以下綜合醫院可根據診療情況合理確定比例,但不低于1:5,專科醫院以滿足醫療服務需求為原則合理確定比例。開設疼痛病房的醫院,疼痛病房醫師與實際開放床位之比不低于0.3:1,且滿足臨床工作需要。同時,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麻醉專科護理隊伍,配合麻醉科醫師開展相關工作,其中配合開展圍手術期工作的麻醉科護士與麻醉科醫師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0.5:1。
設立獨立的麻醉科診室
醫療機構應當根據麻醉科醫療服務領域和開展的工作內容,結合醫院實際,配置相應的設備設施以滿足醫療服務。
《指南》指出,醫療機構應設立獨立的麻醉科診室,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包括門診和住院電子病歷系統、麻醉手術管理系統、醫院信息系統等。同時,三級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應設置綜合治療室和觀察室。
《指南》設置了包括麻醉門診評估占比、術中自體血輸注率等在內的7個管理指標,以及門診病歷質量合格率、患者入室后麻醉取消率等在內的15個質量指標,作為醫療機構麻醉科室的績效考核。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