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天津中醫藥大學骨傷科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第一醫院中醫主任醫師吳茂文,日前投書第一健康報道,參加在全國發起的“迎冬奧﹡傳健康﹡塑形象”全國征稿行動。文章回顧了作者在本世紀初與我國第一任中醫局局長、被譽為中醫泰斗的呂炳奎先生一起談論中醫源于自然、生于自然、慧宇人類的科學規律。
吳茂文
2022年冬殘奧盛會在中華大地舉辦,它凝聚著國際奧林匹克精神,同時中華健兒在此也展示著中華民族體育強國之精神,太極八段錦就是典型的傳承下來的中國體育精神,既普及健身運動還傳播著古老的健身文化。
冬奧會是國際性的全球的冬季體育盛事,也帶動著中國全民冬季冰雪運動,在這次抗擊新冠特別是天津奧密克戎病毒變異株的保衛戰中,我們要發揚冬奧會精神,養氣以養身,強壯體魄抵御外邪。
我先告訴大家一個養氣并養生防新冠的小方劑,名字叫玉屏風散:生黃芪15g 、炒白術15g、 防風6g 、甘草5g,水煎服,每次口服100ml。本方是古代的經典方劑,益氣護衛,如擋風之屏障,抵御新冠病邪之良方。
2000初春,我到北京德勝門衛生部宿舍拜訪百忙之中的呂炳奎先生,呂先生談論起了中醫科學思維的規律性問題,辯證論治是中醫診療過程的核心。
呂老說:“古代中醫科學講究的是規律,天人相應有其規律,五運六氣有其規律,人體的變化更有其規律。有人說中醫不科學,我說事實是最好的說明。我曾治療一位肺不張的患者,一家大醫院認為必須得對不張的肺葉或肺段進行手術切除,手術費20萬元,這位農村患者無力支付,在絕望中找到我,我根據望聞問切綜合分析認為,病源于感受風寒,轉化為熱,患者喘促不能臥。這里體現了中醫寒化熱的規律。現代醫學沒有這種辨病方法,只有中醫有。我給開了麻杏石甘湯加減,六次就痊愈了”。
中醫是一門科學,中藥不是治病,是調整臟腑的功能。呂炳奎先生是業內公認的新中國中醫事業的奠基人、中醫泰斗,他精研中醫,挖掘古代先賢診療之精華,從不排斥民間中醫的治療經驗。將天干地支、子午流注、運氣學說用于臨床之中。
呂先生說:古人看病用藥要根據運氣學說分析全年的氣象和疾病的發展,結合居住地的地域変化來定制當年用藥計劃。
《史記》記載,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臨床醫生多為時醫,而古代先賢要觀天地之象,萬物生靈之象,來分析當年的疾病發生規律而選藥用藥,這就是用藥規律。時隔二十二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回憶恩師呂炳奎先生的教誨,可見一斑,這次新冠疫情之發生,其中蘊含著一定規律與不規律。
一位先生曾預言2019年上半年是比較和緩的。下半年特別是在冬至前后,連續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發生。也就是說武漢瘟疫是其違背了正常規律。
2020年1月,陰雨連綿,持續了16天,濕氣非常重,是一種反常的天氣,非其時而有其氣,該下雪而下雨,人們感受了疫戾之氣是為天行時疫,此病皆相染易,這就是瘟疫的發病規律。
呂先生在中醫研究中遵循萬物變化之規律,我們通過疾病講其養生,談論健康,我們遵循《黃帝內經》之說:“法于陰陽,合于數術”。要保持自然規律。在這次新冠的防治過程中,一要驗核酸,二要按中醫之說“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認真研究疾病的發展規律,做好自我防護,采取中醫干預。
呂老說:中醫治病強調的就是“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高人體正氣,是抵御外邪,預防病毒感染的關鍵所在。
《黃帝內經》記載:提掣天地, 把握陰陽, 呼吸精氣 ,獨立守神, 肌肉合一 ,積精全神, 精神不散等氣功吐納導引的修煉方法,呂炳奎先生在八十年代曾擔任中國氣功學會秘書長,他強調氣功調息,調心,調身的鍛煉,是預防醫學的重要體現。
吳氏正椎脊柱健康操的三正兩樞一點經的運動,就體現了調息調心調身的鍛煉方法,冬奧會是國際全民的,他也帶動著中國全民運動,在這次抗擊新冠的保衛戰中,我們要發揚冬奧會精神,養氣以養身,強壯體魄抵御外邪。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膏方,藥食同源的傳承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