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食能長壽、土雞蛋更有營養、糖類是引發糖尿病的元兇……這些都是真的嗎?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一些常識很可能是錯的,也有可能稍不留神就掉入“謠言陷阱”。5大營養誤區,看你中過招沒!
誤區一節食能長壽
首先,需要承認的是,節食與壽命延長的關系確實得到了一些實驗室研究結果的支持。確切地說,這里所說的“節食”指的是嚴格的熱量攝入限制,也就是在保證其他營養物質充足的情況下,削減從食物中攝取的卡路里。
科學家們發現,熱量攝入確實影響著實驗生物的壽命和生活質量。在線蟲、酵母、果蠅、一些小鼠以及大鼠身上,人們都發現了限制熱量攝入延長壽命的效應。例如,一項對秀麗隱桿線蟲的研究發現,嚴苛的熱量攝入限制可以使這些實驗室里的模式生物壽命延長一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長壽效應”并非萬能。在其他一些動物模型中,類似的嘗試并未成功:節食并未使野鼠的壽命延長,而在其他一些品系的小鼠當中,熱量限制甚至還導致了壽命的縮短。而且,上述實驗所使用的生物模型都與人類差得相當遠,這些結果都不能反映熱量限制對人類究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研究熱量限制對壽命的影響,科學家們也在幾種與人類更加接近的靈長類動物中進行了研究,不過目前這些研究得到了不一致的結果,最終結論仍然無法確定。現在,長時間的嚴格熱量控制對人類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依然是一個未知數。美國國立衛生院衰老研究所也指出,“科學家們目前還不知道長時間的熱量限制對人類是否有益、安全或是實用”。
誤區二攝入脂肪有損健康
說到脂肪,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身上的贅肉,誤以為它有百害而無一利。其實,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過多攝入脂肪的確會增加人發生肥胖的危險,還會增加患心臟病和癌癥的風險。
日常飲食中,控制好脂肪的攝入量,并學會選擇脂肪是關鍵。脂肪是由脂肪酸組成的,脂肪酸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膽固醇、維護心臟健康有益,多來源于植物油如橄欖油、葵花籽油、堅果、深海魚油等,可以適量吃;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動物油油脂和肥肉,反式脂肪酸多藏身于加工食品中,應盡量少吃。
誤區三土雞蛋更有營養
超市和菜場里都有不少土雞蛋售賣,它們價格高,被商家譽為“更天然、更營養”的原生態食物。專家提醒,市場上真正的土雞蛋非常少,營養和普通雞蛋相差無幾,大家不要過于迷信。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徐桂云說,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營養價值雖各有側重,其實可忽略不計。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不同更多體現在口感上。土雞蛋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非常適合做煮雞蛋和煎蛋,簡單的烹調方法能將它優良的口感完全發揮出來。若非要究其不同,畜牧學方面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數據顯示,土雞蛋和洋雞蛋相比,歐米茄脂肪酸和卵磷脂比例略高一些,對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確實有些好處。但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把普通雞蛋當成土雞蛋購買。
徐桂云表示,在放養土雞的過程中,多數要補喂全價飼料,產蛋環境的衛生狀況也不好把控,雞蛋受到糞便污染的可能性也較大;而雞場周圍隔離帶、防疫、衛生消毒、免疫及免疫監測等設施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從這方面考慮,顯然是雞場的蛋更安全。
誤區四糖類是糖尿病元兇
“我不吃這個,太甜,怕得糖尿病。”這句話我們常聽到,它代表了一種典型的錯誤觀念,那就是糖是引發糖尿病的元兇。雖然糖尿病的典型表現是高血糖,但它是由胰島功能失調引起,與攝入的糖關系不大。當然,如果你已經確診為糖尿病,就要嚴格控制飲食中的“糖”攝入量,把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如果你沒有患糖尿病,攝入糖并不會導致你患上該病。
我們所說的糖,在營養學上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它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許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碳水化合物。另外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會加進去糖,叫“添加糖”。我們需要的是來自食物中的“天然糖”,主要來源是谷類食物,而飲料、糕點、糖果等食品中的“添加糖”要少吃。
誤區五吃堅果讓你發胖
堅果中的脂肪含量的確比較高,為44%~70%,但其中的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有利于人體健康,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很多人擔心吃堅果會發胖,但多項研究證實,這個擔心是多余的。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每天吃50克堅果,持續吃近6個月,結果發現,受試者的膳食中增加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和銅的攝入量,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但體重沒有明顯變化。這是因為堅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且膳食纖維還能降低脂肪的吸收。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