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全國城鄉居民朋友們:
民以食為天,合理飲食是保證健康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在一些人群中還比較普遍。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15.9%,已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居民人均食用鹽、油均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也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值上限。兒童青少年特別是城市兒童青少年存在過多飲用含糖飲料現象。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11.9%,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并呈快速增長趨勢。同時,我國還有一定比例的人群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為落實健康中國行動,中國營養學會在此倡議:行動起來,合理膳食,吃動平衡,維護自身健康。
一、合理膳食、食飲有節。合理膳食是按照不同年齡、身體活動和身體狀況,來確定三餐食物搭配和比例,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體營養與健康需要。食物多樣、規律飲食、食飲有節是保證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的基礎。偏食、過度的攝入食物、飲料、飲酒等,都會帶來消化系統的負擔,造成營養不良、肥胖等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
居民朋友們:建議大家飲食上要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享受食物美好;成人每天飲水7至8杯(1500至1700毫升),飲用白開水或茶水。盡量減少酒類攝入,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的母親不應飲酒。倡導平衡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打好全家健康基礎。
二、減少食用高鹽、高油、高糖食品。調查顯示,約50%的高血壓和33%的腦卒中與高鹽飲食有關,高鹽、高糖、高脂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對高鹽、高糖和高油的“包裝正面標識”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
居民朋友們:飲食中要盡量減少鹽、油、糖的攝入,多選用原味蒸、煮、燉等健康烹調方式,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建議成人每日食用鹽不多于5克,油不多于30克,糖不多于25克(1啤酒瓶蓋鹽約為5克,1白瓷湯勺油約為10克,1白瓷湯勺糖約為10克)。兒童青少年要特別注意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家長要做榜樣,養成清淡飲食習慣。要特別注意隱性鹽攝入,日常食用的醬油、味精、咸菜等食品也有較高的鈉含量,建議關注食品包裝標簽,了解鈉、糖、油脂、能量含量并作合理選擇。
三、倡導家庭、社會使用公用餐具和分餐制。通過分餐或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減少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傳播;同時,分餐可以較好把握食物攝入量,減少食用過量和鋪張浪費。
居民朋友們: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集體用餐,建議養成使用公勺公筷好習慣或實行分餐形式。講究飲食衛生、飲食文明,既保護了自己,也愛惜他人,是我們健康所需。
四、新時代,倡導健康新食尚。珍惜食物、勤儉節約、在家吃飯、養生保健是中華民族家庭飲食文化的優良傳統,也是合理膳食的基礎所在。我國人口眾多,加之近年來飲食新業態發展迅速,“味道”主導的飲食影響越來越廣泛。據2018年網絡餐飲調查顯示,前20名餐品均為“辣、咸、炸”,不利于健康。面對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我們需要科學飲食,拒絕健康傷害。新時代,倡導健康食尚。
居民朋友們:建議大家學習營養保健知識,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傳承優良飲食文化,倡導在家吃飯,不浪費食物,講究餐桌禮儀等;重視自己和家庭日常膳食管理,把食物多樣、清淡、平衡膳食落實到生活實踐中。
健康中國我行動,讓我們從合理飲食做起,筑牢個人健康的基石!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 楊月欣
2019年7月18日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