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出生后骨骼還發育不完全,所以寶寶會坐不穩、站不穩,需要在父母的懷里被抱著或是在搖籃里面。寶寶等到了8-9個月時才會開始走路,這都是寶寶走路比較早的時期,很多的父母都覺得寶寶越早的會站立、行走就說明寶寶會更加的聰明,其實,這是個傳統的思維誤區。
大多的父母都覺得孩子說話早、走路早,就能證明孩子的智商更高更聰明,甚至是將寶寶發育的里程碑當作父母之間的競賽。然而這不過是人們認知的誤區。孩子的智商多數受到遺傳的影響,還有后天環境和培養的影響。而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發育標志性事件的出現并不能說明孩子更加聰明。
孩子走路的早晚
孩子走路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孩子在8-9個月時候就開始走路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1歲以后了才開始走路,然而這也并不能說明孩子過早的走路就比那些晚走路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走路的早晚受什么影響
孩子走路的早晚與小腦的發育有關,而與大腦的發育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的小腦決定身體的平衡能力,就是我們手腳的協調能力。孩子的小腦如果發育較好的話,那么孩子走路的時間就會提前,而如果小腦發育緩慢的話,那么孩子走路的時間也相對就會延遲。孩子智商的高低則是受大腦發育的影響,所以身體的協調能力,孩子走路的早晚跟孩子的大腦并沒有直接關系,也就說明于孩子的智商高低沒有關系,走路的早晚并不是決定孩子聰不聰明。
孩子的智商受什么影響
孩子的智商主要是受父母的遺傳來決定的,如果父母的智商都比較高,那么孩子的智商就不會差到哪里,相反如果父母的智商低的話,那么孩子的智商一般也會隨父母比較低。另外孩子在后天的培養當中,或是胚胎發育的過程中,一些生活中的習慣也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左右孩子的智商高低。
寶寶適合進行坐、走動作的最佳年齡
1、抬頭、舉胸
寶寶在滿一個月時俯臥狀況下會有抬頭的動作,當倆個月時寶寶不僅能夠抬頭,而且胸部還能夠于床面分開。如果寶寶在三個月時,在俯臥位還不能抬頭時,那么可能有兩種緣由,一是寶寶的神經發育較為緩慢,二是父母從未讓寶寶嘗試趴著的姿態。
2、坐
當寶寶滿5個月額度時候就不在滿足躺著了,總想像父母一樣坐起來。但是這個時候寶寶的脊椎發育還沒發育完全,所以依然應當讓寶寶多趴著,來鍛煉寶寶腰背肌肉和大腦的發育。寶寶只要是在滿9個月之前能夠獨立做的,那么寶寶的發育就是正常的。
3、站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10個月之后才會有站立的本領,倘若寶寶站立的時候是腳尖著地的,那么說明寶寶還未達到站立的階段,只有腳跟著地的站立才是達到要求的。
4、走
走路是在寶寶會站的前提下才可以的,一般在2歲之前完成都是正常的。要注意寶寶“坐、站、走”的過程都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過于早的讓寶寶做、站、走,是會對寶寶的脊柱以及下肢造成傷害的,所以要讓寶寶順其自然的成長。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