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子說:“憑啥我喝水都發胖,而你卻怎么吃也不胖!”。生活中總有這么一種“可惡”的人:為什么最貪吃是ta,最懶是ta,最瘦的還是ta……
都是遺傳和基因惹的禍!
BBC曾拍過一部科教片《瘦人為什么不發胖》(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其主要內容是由英國的一所大學進行了一個由10名志愿者參加的實驗。這10名志愿者都是人群中偏瘦的類型,并且自認為不容易發胖。
在4周的實驗時間里,他們每天都攝入大量高能量食物,并限制運動。在實驗過程中,科研工作者監測參與實驗人員的體型、體重、基礎代謝率等參數。實驗結果顯示,4周之后,這些志愿者或多或少的胖了一些,但恢復正常飲食后一個月這些志愿者最終還是瘦了回去。專家認為這種情況只能用遺傳來解釋——胖瘦天注定!
究竟遺傳了什么?
遺傳學上的一個共識是人的體質是會遺傳的,就比如說抵抗力、消化系統的能力、代謝功能的強弱等。那么胖子、瘦子究竟遺傳了什么呢?
基礎代謝率(BMR)是指人體清醒而極安靜情況下,不受精神緊張、食物和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時的能量代謝率。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都是不一樣的,這與遺傳有關。
①基礎代謝率高,進食后轉化的能量消耗得就多;基礎代謝率低,消耗得就少,只要稍微多吃點東西,就很容易產生脂肪堆積。
②身體的組成也是影響基礎代謝率高低的一個關鍵因素。身體組成若是以肌肉成分較高,因為肌肉組織的代謝率遠高于脂肪組織,因此身型健美肌肉組織較發達的人,基礎代謝率也會比較高,換言之,也比較不容易發胖。
③基礎代謝率有性別、年齡的差異。一般而言,女性的基礎代謝率要小于男性;低年齡段的基礎代謝率要大于高年齡段。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什么女性的發胖率比男性高,為什么年齡大了容易發胖,就顯得好理解了。
那些怎么吃也吃不胖的瘦子們,父母給你“裝備”了一個較高基礎代謝率,所以就吃嘛嘛香吃嘛嘛不胖了;而那些一吃就胖的胖子們就比較悲劇了,由于基礎代謝率的“等級”不夠,所以一吃就胖。
胖不起來?不能全賴基因!
遺傳基因當然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它從根本上主導了你生命中的體重。
不過,辯證唯物主義教會我們,除去內因的主導作用外,外因也是影響事物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什么胖不起來還要看外因:
①某些疾病: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胖不起來,最典型的就是胃病,其它的還有類似甲亢、寄生蟲病、糖尿病、乳糖不耐癥等等。
②生活習慣:失眠、熬夜、睡眠質量差、工作時間過長等等均會導致體重偏瘦,上不去。
③壓力因素:生活壓力大(如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對心理、生理都有影響。
④心情因素:長時間的焦慮、緊張、憂郁等。
⑤細胞病變:如癌癥,會造成體重直線下降。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關于植物油的四個誤區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