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2014大經科注》第433集2017年4月29日 講于 香港
我們修積功德修什么?
請看念老的注解:
【解】“廣植德本”者,據《會疏》,“德本”有二義:一者,六度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
這是一般說法,“六度”也叫“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項是“一切功德之本”。我們修積功德修什么?就修這六種。
這六種第一個是“布施”,教我們放下,離開一切貪染。“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干,才有作用。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般人修行大概就是為了這個。
為什么修布施?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為這個。為這個不能叫“一切功德之本”,這是世法。那佛法呢?佛法比這個高,佛法布施,布施是對貪欲說的,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占有這些念頭,這叫“布施”,那真的是“一切功德之本”,徹底放下了。“布施”就是“看破”、“放下”。前面說得很多。
“持戒。”“持戒”怎么持法?根本大戒干凈了,一切都干凈。
“根本大戒”是什么?就佛法來說——“十善業道”,根本大戒,分“身口意”。
“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德本。
“口”的德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兩舌”是挑拔是非。這四種過失遠離了,沒有了,這人口有德,口業有德。意業”有三種——“不貪、不嗔、不癡”。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嗔恚,不愚癡是什么?不迷惑,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切法”是什么?“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金剛般若”,所以他心是定的。
我們今天被這些假相欺騙了,心不定,總是牽掛著。牽掛著什么?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經典上千言萬語提醒我們,這些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提起來大家都很熟悉。雖然熟悉,沒做到、沒在意,沒在意就是沒放在心上。什么原因?對于佛說,雖然說得這么多,總是模棱兩可,沒有真正透徹明了它,聽到佛說,歡喜!實際上,對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參透。聽了沒有?聽了,沒想到要做,當然你做不到;如果你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
學佛違背“五戒、十善”非佛弟子,且是冒充的佛弟子
科題里頭給我們說的“修善”;經文里面講的“勿犯道禁”,“禁”就是“戒”,佛給我們講的,為什么不能犯?犯這個“道禁”,就是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了“五戒、十善”。違背“五戒、十善”不是佛弟子,如果自稱佛弟子那是冒充,不是真的。
真正的佛弟子最低限度要把“三皈”、“五戒”做到
真正的佛弟子,最低限度要把“三皈”、“五戒”做到。這是什么?入門。
“三皈”,“皈”是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世間法里頭回頭,依出世間的三寶,第一個,依佛。佛不在了,佛傳下來這些經典在世間,我們依照世間傳的這些經典就沒錯,經典是我們的皈依處。
經典很多,顯示的法門很多,無論從哪個法門進去,都能證無上道,入門的門票、入門的資格就是“三皈”、“五戒”。無論你從哪個門進去,“三皈”、“五戒”不能違背。
“五戒”展開就是“十善”。
“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通常講的“五戒”。“十善”呢?除了這個之外,它把“口業”的“不妄語”又加了三條——“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口”就變成四條戒。為什么?人愛說話,每天說話最多,所以佛制了四條。
“身”跟“意”都制了三條,你看“身”——“殺、盜、淫”;“意”——“貪、嗔、癡”;唯獨“口業”,就是“口業”最容易犯,多加一條。這個十條要做到。你能把這個十條做到,“三皈”、“五戒”做到了,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范。為什么?他們把“五戒”、“十善”都表演在日常生活當中,讓社會大眾時時刻刻你都能見到,你見到你一定有所感受,對他們起尊重的心,對他們起學習的欲望,好,他真好,真是好人,我們應當學習。所以叫“廣植德本”。
“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
今天的社會成了問題,今天什么社會?天下大亂,周安士老居士有一副對聯說,“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現在人不但不信因果、不信道德、不信倫理,連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倫理道德現在人懷疑,不相信,不要了。要什么?要西方人的,造成中國社會混亂。今天怎么辦?今天不努力不把傳統文化找回來,中華傳統文化就會斷層了,只傳到這一代為止,下一代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滅亡了。諸位想想,這多可怕!這個可怕,我勸你想,你想不出來,為什么?你沒有接觸過,你不知道它的好處。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佛說:人生總有不如意,且行且珍惜
下一篇: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