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肉分為兩種,一種是“植物肉”,是利用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等植物蛋白作為原料提取,通過科技手段深度加工制作成肉的結構,模擬動物肉的氣味和口感并做到基本一致;另一種是用動物的干細胞置于營養液中培養,培養出肌肉組織,其外觀、口感與傳統肉基本無差。
目前,中國人造肉行業的商業模式是直接面向B端,國內的人造肉主要銷售到寺廟、餐飲行業、工業原料等需求方,例如餐飲店展開合作--針對每個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化研發生產人造肉,比如太二酸菜魚需要人造魚肉片、潮汕牛肉火鍋需要人造牛肉片、黃燜雞米飯需要人造雞肉塊等。
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相繼推出植物肉月餅和植物肉餅等人造肉產品,相對于美國,我國人造肉產業發展進展緩慢,人造肉產品主要以植物肉為主,由于成本等原因,目前我國人造肉產品價格較高,造成人造肉類食品在我國推廣較慢,中國人造肉還處在傳統型植物蛋白素肉階段,技術落后于國際水平,在開發過程中,產品調味、素肉結構及工業化設備等發展瓶頸亟待解決。人造培養肉主要依托于生物科技技術,生產地是實驗室。相比于傳統肉食,這樣一塊人造培養肉的誕生,是我們未來時代在肉食上的真實需求。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1-2025年中國人造肉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顯示
中國人對于人造肉的接受程度很高,93%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嘗試人造肉。雖然這一調查可能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國城市中完成的,但或多或少可以說明,中國消費者對于人造肉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這也為人造肉進入中國市場積累了必要的思想基礎。在中國,龐大的肉類消費市場將為人造肉產業的發展提供可能。
在環保以及健康的驅動下,全球素食主義者也不斷增加,人們對于植物性產品喜愛度提升,因此肉類替在此背景下,人造肉逐漸走進更多人的視野。無論是初創型科技公司,還是大型肉類公司,紛紛入局人造肉市場,其中美國目前在全球占據最大的人造肉市場份額,巴西,中國等企業也入局人造肉市場。
2020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達到139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79億美元。目前,開發人造肉可以人為的對培養肉的成分加以控制,根據消費人群的不同需求來向其中加入不同的營養元素,這就極大地滿足了一些健身群體,對一些成分過敏人群,糖尿病等群體,人造肉行業的市場因此也迎來很大的契機。
盡管行業發展前景可觀,但人造肉產業目前也面臨挑戰。口味和擬真程度是肉類替代品行業最大的壁壘,也是國內企業亟待解決的首要因素。中國人造肉企業的原材料在價格和規模上均有顯著優勢。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將是企業的關鍵,隨著我國植物蛋白肉的技術提升渠道擴張、滲透率提高后,需立足于我國不同于國外的飲食文化,開發多元化的植物蛋白肉食品,使行業未來的發展更加多樣性。
未來中國的肉類消費量將進一步增加,預計2030年中國肉類產品的供給缺口將達到3800萬噸以上,該不足部分或將有可能由“人造肉”來填補。再加上,城市化進程導致了農耕畜牧的萎縮,經濟發展加速蛋白攝入需求總量增加,疊加動物疫情蔓延和環保組織壓力,人造肉需求市場逐漸廣闊。
人造肉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人造肉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人造肉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5年中國人造肉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艾草市場價多少錢一斤 艾草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如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