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的健康運轉需要幾十種營養素的協同配合,任何一種營養的缺乏都會帶來連鎖反應,沒有人能夠缺少幾種營養還會健康。但是,營養缺乏不像病菌會在短時間內對人體產生影響,而是在比較長的過程中逐步透支機體活力,器官衰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爆發出明顯的問題,但其實身體內的損傷早已開始了。
營養不良,百病之源
對健康飲食認知不足、母乳喂養不夠,以及健康食物供應不足促成了當前的營養危機。2018年《全球營養報告》中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有多項健康指標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包括成人肥胖、超重、糖尿病、貧血、兒童消瘦或超重、兒童發育遲緩和純母乳喂養問題。統計數據顯示,全球194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因營養性疾病造成的損失高達3.5萬億美元,大概是中國GDP的1/3到1/4。[1]
有些國家每年在健康營養方面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10%,更有一些國家高達33%,因此營養投資是非常有價值的,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很重要,2018年全球營養報告也將改善飲食作為重點。好消息是,在包括提高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降低高血壓患病率、阻止肥胖和糖尿病增長在內的若干目標下,所有參與營養調查的國家中,有48%能達成至少一個營養目標。
可以看出,全球共同重視和改善營養狀況的意識正在形成。
重點篇:肥胖和Ⅱ型糖尿病
營養不良和慢性疾病帶來的“雙重負擔”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全球范圍內,營養不良造成的死亡人數占所有死亡人數的41%(兒童和產婦營養不良每年320萬人,慢性病每年1090萬人),生命質量調整年(QALYs)損失48%(分別為每年3270億人和2550億人)。
其中,全球營養危機主要體現為肥胖和Ⅱ型糖尿病(T2DM)的流行。自1980年以來,全世界肥胖成年人從1億增加到6.71億;T2DM從1.08億增加到4.22億[2]。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沒有一個國家的肥胖或T2DM下降。日本(8.4%)、印度(9.1%)和中國(9.9%)的T2DM患病率已超過了美國(8.2%);全球肥胖率上升的55%(在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區為80%)是由于農村而非城市地區的增長造成的。如果不加以控制,這兩種流行病將“摧毀”全世界的人口健康、經濟生產力和衛生系統。
Nature Food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回顧了解決肥胖和Ⅱ型糖尿病問題的營養證據、新興領域和相應的政策經驗。作者指出,解決全球性的營養危機,需要政府、企業、衛生系統和消費者等多領域的聯合行動。
日常篇:最佳飲食推薦
在選擇飲食時,評估其帶來的健康影響不能單單歸因于某種食物或營養,而是要關注整體模式。其中,在輔助減肥和控制血糖的飲食模式中,地中海飲食、低碳水生酮飲食和原始飲食越來越受到關注。
λ 地中海飲食
在一篇對56項隨機試驗進行的網絡薈萃分析中,評估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流行飲食模式(低脂、素食、地中海飲食、原始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低血糖高蛋白飲食)。其中地中海、原始飲食和素食對降低空腹血糖最有效;地中海、原始飲食以及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最有效[3]。亞組分析中,低碳水飲食在短期、小型研究和老年群體(60歲以上)中更有效;而地中海飲食在長期、大型研究和年輕人群(年齡小于60歲)中作用更好。
關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問題,對20個隨機試驗進行的薈萃分析發現,只有地中海飲食的患者體重有顯著減輕。但這些試驗大多不超過一年,長期作用仍待商榷。但一項PREDIMED研究(地中海飲食預防醫學研究)支持了地中海飲食帶來的長期益處:地中海式飲食加特級初榨橄欖油或堅果五年后,與低脂飲食相比,降低了內臟脂肪含量以及患T2DM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
上述結果為地中海式飲食長期控制體重和代謝健康提供了強有力證據。這種飲食模式的關鍵不在于某種特定的食物,而是較多的低加工食品和富含植物化學物質的植物油、適量的魚類和奶制品、肉類以及高加工食品的低攝入,包括精制淀粉、糖和鹽的減少。
λ 低碳水生酮飲食
在等強度飲食干預試驗中,低碳水(高脂)飲食與低脂(高碳水)飲食有類似甚至更大的減肥作用,并在血壓、血脂和血糖控制方面也有改善。Meta分析進一步表明,在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方面,低碳水飲食可能優于低脂飲食。在一項對比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飲食的隨機試驗中,低碳水減少了受試者的體重和身體脂肪,而低脂飲食則減少了瘦肌肉的重量,對體重的影響很小。
極端的低碳水化合物(即生酮)飲食可以帶來體重減輕和代謝的益處。然而,這種飲食方式很難維持,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水果、蔬菜、豆類和少量加工全谷物的健康益處。此外,生酮飲食可能在減肥初期最有用(6-12個月),然后過渡到從少加工、生物活性豐富的食物中緩慢吸收碳水化合物以變得耐受,因此潛在的長期健康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λ 原始飲食
原始飲食旨在與幾千年來人類進化過程中食用的食物相一致,益處包括:避免低質量的碳水化合物(精制淀粉、糖)和其他超加工食品;強調非淀粉蔬菜、堅果和魚。這些都有助于減肥,產生相應的代謝效益。然而,對傳統飲食的其他解讀,包括大量攝入紅肉(包括非古加工肉類)、豬油和鹽,以及避免使用保護性植物油、豆類和乳制品等,可能會減少原始飲食所帶來的“凈收益”。
展望篇:新興領域的探索
與營養和代謝健康相關的科學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主流的新興領域包括:食物加工、腸道菌群、類黃酮和個性化營養,對這些課題進一步深入研究有助于擴大對肥胖、T2DM等與飲食相關的疾病的理解和研究范圍。
λ 食物加工
加工可以增加適口性、營養生物利用度、貨架期和便利性;降低食源性致病菌的風險;減少纖維、酚類、礦物質、脂肪酸、維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增加淀粉和糖的劑量和流通;引入其他化合物,如鈉、防腐劑和添加劑、反式脂肪、雜環胺和晚期糖基化終產物(AGEs),以及與微生物相關的成分,包括益生菌、益生元、非營養性甜味劑、乳化劑和增稠劑等。
一般而言,食用過多加工程度高的食品(如精制谷物和加工肉類)容易產生不良代謝影響,而低加工食品則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水果、堅果和種子)。但是,某些“天然”的食物(如雞蛋、未加工的紅肉)并不會改善代謝健康,部分加工產品(如酸奶、奶酪、植物油、堅果和水果豐富的零食)反而是有益的。此外,某些加工方法可能會抵消其潛在的益處。例如,幾百年來制造黃油的工藝使得乳脂球膜(MFGM)消失,而MFGM實際上是對人體有益的。
總之,為了身體健康,盡量少吃加工過的、富含化學物質的食物,避免吃超加工食物。但這只是一個普遍規律,不是絕對的。鑒于全球農業和食品工業的規模、專業知識和影響范圍,未來仍需要大量增加私人和公共研究投資,以便更好地確定和理解食品最佳的加工途徑。
λ 腸道菌群
營養選擇對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功能有巨大且快速的影響,進而作用于宿主。益生元為微生物提供“食物”,如膳食纖維、果聚糖(例如菊粉)、低聚糖、抗性淀粉和某些酚類物質(例如可可黃酮醇);益生菌則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且對控制體重、血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顯著。
高度加工食品產生的代謝危害可能也與微生物相關。一些常用的加工方法(如研磨和精煉)會帶走重要益生元,即使是重組(如添加麩皮和纖維),完整食物結構的丟失也可能影響近端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同時剝奪(占主導地位的)遠端腸道微生物組的相關益生元。
食品添加劑,如無營養的甜味劑、乳化劑和增稠劑也可能會影響微生物測定。在一些動物模型和有限的人體實驗中,人工甜味劑改變了宿主微生物的組成,并對飽腹感、葡萄糖-胰島素穩態、熱量攝入和體重增加產生負面影響。非營養性甜味劑也可能影響味覺偏好和習慣行為,尤其在兒童中,并觸發影響葡萄糖吸收和胰島素分泌的消化道甜味受體。不過,人造甜味劑、乳化劑和增稠劑對人體代謝健康的長期影響仍存在爭議。
λ 黃酮類化合物(類黃酮)
類黃酮在水果、堅果、種子、蔬菜、豆類及其油脂中含有5000多種不同的化合物,具有廣泛的分子和生理作用。富含類黃酮和其他植物化學物質的食物和飲食模式可以更好地控制體重,降低患T2DM的風險。動物和臨床研究表明,類黃酮對多種代謝相關的途徑均有影響,額外添加可防止動物模型的食源性體重增加,這可能與消耗能量相關的途徑有關,如腸道微生物或棕色脂肪。
迄今為止鑒定出的天然類黃酮豐富多樣,某些類黃酮對分子通路的影響不能推廣到所有的類黃酮;陬慄S酮在代謝健康方面的應用前景,迫切需要對類黃酮及其代謝物進行進一步的機理、實驗和臨床研究,以闡述它們的類型、生物利用度、代謝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λ 個性化營養
對肥胖和T2DM患者的“基因-飲食”相互作用已經有了很多研究,但令人失望的是,其影響范圍和可重復性都很低。例如,與男性相比,低質量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應可能對女性更有害;患有T2DM、胰島素抵抗或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異常的患者可能從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以及增加膳食纖維、蛋白質和植物油中獲益最多;腸道微生物在個性化方面也很有前景,可能有助于預測個性化的血糖和體重對不同食物的反應。
除了確定最佳飲食,個性化營養理論上可激發更大或更持久的行為變化,但目前支持營養行為這一概念的證據有限。此外,由于需要基因組、代謝組學和其他高維數據,如果個性化干預昂貴或難以獲得,可能會增加健康差異?偟膩碚f,個性化營養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有趣概念。
總結篇:多領域合作
飲食對于人民生活、醫療成本、健康差距和地球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對許多疾病均有影響,其中肥胖和T2DM的全球流行尤為明顯。解決全球營養危機需要采取多領域政策,除了上述推薦的飲食方式與值得探索的新興領域之外,還包括健康衛生系統、經濟激勵、學校和工作環境、質量和標簽標準以及創業方面。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湖南吉美強化管理 提升市場服務全員培訓
下一篇: 西王集團百億危機化解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