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護理人員用行動贏得全社會尊重。疫情過去,她們應當得到的最好嘉獎是什么?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護理學會名譽理事長李秀華給出的答案是:《護士法》立法盡快提上日程。
關于《護士法》立法,李秀華已經連續提了數年,成為她心頭很深的牽掛。“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年份。抗擊新冠疫情期間,4.26萬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中,護士有2.86萬,占總馳援醫務人員總數的近70%。在這些護理人員中,80后、90后占據近90%。”李秀華說,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用精益的科學態度,精湛的護理技術,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以及超強的使命責任感,贏得了全社會的贊譽。
尤其是,在護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護理工作者發來了慰問信,號召全社會都要理解和支持護士。這讓護理界深受鼓舞,也讓李秀華更加堅信護理事業發展的美好前景。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護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李秀華
“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歷程,為搭建護理立法的頂層設計奠定了基礎。立法工作應當和社會發展相適應。”李秀華說,如今護士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已經從醫療機構延伸到了社區、家庭,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約護理模式也在快速發展。特別是,護士多點執業、開業護士都會是今后的發展趨勢。
“這一系列的變化可以說是護理的‘新業態’”,李秀華表示,在此情況下,用法律托起生命的尊嚴,保護護士的合法權益是非常重要的。
李秀華向健康界回憶,從2008年開始,她就開始提出保障護理人員合理配置,尊重護理人員勞動價值等建議,“當時一二三級的護理費是非常低的,只有5塊、7塊、9塊,護理人員的夜班費也只有幾塊錢。”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護理費、夜班費都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
“然而目前,護士薪酬待遇、護齡津貼補助等方面仍需大幅度進行調整和完善。”李秀華說,因此急需立法也是為了完善護理人員的激勵機制,提高護士薪酬待遇,進一步體現他們的勞動價值。而護士條例是一個行政法規,在護士權益保障方面的強制性和約束性方面還是比較弱的。
事實上,從疫情之初,李秀華就開始密切關注護理人員的權益,并提出緊急情況下的提案。
看到護理人員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十來個小時的報道時,她心里非常著急。“因為根據十幾年前SARS期間,我在病區工作的經歷,長時間高強度工作是非常危險的。”李秀華說,于是她連續寫了三個建議,呼吁保障一線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他們休息調整,適時給予心理輔導。在醫衛界的共同努力下,這一狀況很快得到了重視和扭轉。
李秀華還發現,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彰顯了專科護士的能力。今后應當完善專科護士培訓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護理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緊密銜接的供需平衡機制,設立專項經費、開啟培養護士緊缺人才工程(重癥監護、感染管理、公共衛生、中醫護理、老年護理、社區護理、康復護理、兒科、助產等)。
“特別是公共衛生護士,在國外非常受歡迎,在基層醫療衛生保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李秀華表示,如何加強我國公共衛生護士培養,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至關重要。
她建議,在我國護理教育體系上,應當鼓勵高校增設公共衛生護理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在公共衛生研究生招生中,也應增加公共衛生護理方向。與此同時,應當設置公共衛生護士崗位、提高崗位吸引力,在職稱晉升、待遇等相應政策方面,保持渠道暢通。培養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以需求為導向的公共衛生應用型人才。
“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連續呼吁和發聲,為加速出臺護士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相信離我們期望的目標已經不遠了。”李秀華說,真誠希望將護士條例提升到立法,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護士法》。也衷心地希望,疫情過后全社會不要忘記護士,護士是呵護人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重要力量。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