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既是幼兒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基本道德行為初步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毋庸置疑,從幼兒階段即開始思想道德教育,對一個孩子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從中,也可以反映出早教的重要性。
兒童,就像是一張白紙。好畫,而且畫什么就是什么。因此,無論是哪方面,只要在孩子可接受范圍內,就應該早期教育。
作為醫生,產生這樣的感想,不是無厘頭的。在急診室,我們見到過太多“來遲”的病人。所謂“來遲”的意思是,傷者如果能再早到一些醫院或者能在受傷現場第一時間就得到生命支持,很多傷者完全可以救過來的。
然而,事故現場沒有人會施救、甚至不敢施救,讓這樣的祈望成為了泡影。傷者進入醫院后,有的時候甚至還得邊搶救、邊和家屬溝通病情。在人員積極緊張的搶救現場,無疑這是巨大的人力浪費。但是,面對當下復雜的醫療環境,沒有哪個醫生會毫無顧忌地一心救人。
這樣的想法,不僅是作為醫生的想法,我也希望普通大眾也要這么想。試想一下,一個連自己都無法保全的醫生,你會把生命交給他嗎?只有一個時刻想著自己、時刻自私一點的醫生,才可能存在,才可能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如果是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毛頭小子當醫生,沒走幾步就倒下了,根本沒有機會成為大專家。因此,只要當一天醫生,我都會支持醫生要自私一點。只有存在了,才有機會給更多的病人醫治。
時常在想,為什么會這樣?如何破解?長此以往,不會救人、不敢救人的現狀將愈演愈烈。到我們老的時候,如果遇到危險,恐怕只能自求多福了。
然而,反觀那些天真的孩子們。當他們遇到老爺爺或者老奶奶過馬路,都會過去扶一把。這就說明,我們還有希望。
所謂德行兼備、先德后行,這說明“德”比“技”更加重要。孩童時代,他們的心靈尚未受到污染,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當他們看到事故的時候,他們敢于沖上去。盡管可能不會急救,但至少還敢沖上去、不觀望。如果大家都不上前,傷者得到救治的機會微乎其微。
此時,關鍵問題就落到“會不會”的問題上了。如果他們發現一個傷者出現了因為劇烈撞擊而導致的呼吸心跳驟停而其他部位沒有嚴重的損傷,此時只需要提供有效的心肺復蘇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如果他們發現一個受傷血流不止的人,只需要幫助他們止住血,爭取盡早到達醫院,就可以得到救治。
如果他們發現一個因食物卡在呼吸道而無法呼吸的人,只需要給他們實施正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就可以幫助他們立刻解除梗阻。如果……,太多的如果了。而這些,完全取決于兩個問題:敢不敢和會不會。
作為醫生,因為常年在醫療戰線上救人。雖然在搶救的時候也會有所顧忌,但在救人的堅決上,還是遠高于普通人的。也許,這就是人們生命健康保護神的力量吧。
在孩童時代就讓他們學習簡單的施救以及救治醫學常識,不僅會讓他們提高救治其他人和自救的能力,也會在救人的膽量上更大一些。因此,我認為將醫學常識列為孩子必讀的童書是非常有必要的。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