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業作為商品流通的終端環節,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著力點,也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隨著信息技術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實體零售轉型升級的需求愈加強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我國零售業帶來深刻影響:在短期內對個別零售業態造成較大損失的同時,也給傳統實體零售業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加快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契機。
2022我國零售業商業模式轉型發展趨勢與前景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上零售額13088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元,同比增長1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多位專家表示,展望2022年,線上線下融合將繼續催生零售業新的商業模式,使線上實物零售額增長得以保持,并為實體零售業數智化轉型創造有利條件。
近年來,我國實體零售業面臨同質化競爭激烈、數字化基礎和能力薄弱、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滯后等弊端,疫情暴發更對實體零售業構建全渠道、智慧零售生態系統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支持傳統實體零售業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對穩消費、穩增長、穩就業意義重大。
特別是通過數智化轉型,實體零售業具備了服務進店顧客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大到對消費趨勢的把握,小到對來店顧客消費需求的掌握都更加精準。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2022年實體零售業轉型將更加注重打造獨特品牌。建立在較為完善的數據產業生態基礎之上,精準利用一些數據工具,使企業對品牌重新進行定位,從而產生針對特定消費群體,通過提供獨特的產品、服務去吸引消費者。
數智化工具的全流程參與。數智化相對數字化更高一層級,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在實體零售行業的全流程參與。實體零售企業在決策過程中會更多運用數智化工具,不再滿足于例如店鋪選址、周邊區域消費者消費能力、產品擺放等某一個方面的數智化,而是整個鏈條上的數智化重構。
零售業商業模式發展趨勢
此外零售業新品牌制造呈現新商業模式。首店經濟是一座城市消費市場敏銳度、成熟度和開放度的重要體現。作為“首店經濟”的引領者,上海自2018年啟動“全球新品首發地”行動,首次在中國城市中提出了“首店經濟”的概念。
從全國首店的數據來看,上海連續多年蟬聯最受品牌青睞的城市,并以最多的全國首店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同時,上海也是國際品牌首入內地,國內品牌孵化新品牌、嘗試新業態的首選地,以及“新消費”品牌制造地。
上海率先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舉辦“五五購物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國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
全國零售業消費發展前景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而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多年位列全國中心城市首位。
“十四五”時期,我國仍處在城鎮化較快發展階段,人口城鎮化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城鎮化進程與消費結構升級相互融合的特點突出。把握人口城鎮化發展趨勢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從一定意義來看,消費結構升級與人口城鎮化進程息息相關。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大眾消費時代,大都伴隨人口大規模向城鎮集聚。尤其是進入中高收入階段,人口城鎮化在引領消費升級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相比農村居民更為超前,城鎮居民在物質型消費飽和后,逐步成為引領教育、醫療、養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服務型消費需求增長的主力軍。尤其是服務型消費快速增長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融合,并由此催生服務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互聯網平臺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 2022中國互聯網平臺經濟壟斷現狀及發展趨勢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