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時間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5月22日在北京召開。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五次主席會議日前在京召開,會議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于5月21日在北京召開。
兩會召開在即,各地委員都在著手為祖國發展建言獻策。4月26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凱里民族文化宮中央會場舉行。
黔東南州政協委員、州醫院骨科主任、農工黨州工委副主任王亞平在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了建議。
村醫工作任務重,收入與任務量不成正比
王亞平在《關于提高村醫收入水平穩定村醫隊伍的建議》中發言指出,鄉村醫生是農村居民的“守護人”,但從實際來看,村醫工作任務重,收入與任務量不成正比,制約村醫收入的主要原因是:
業務能力差,制約收入增加;村醫“脫產”,收入渠道單一;業務量不夠,收入增加困難。
他認為,相比于鄉鎮和縣級醫院的醫生,鄉村醫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村民朝夕相處、了解病情,可以隨時隨地、機動靈活地為村民提供最需要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讓路途偏遠的村民們不出村就解決小病、常見病的治療,在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了偏遠農村“看病難”的問題。
他提到,雖然近些年的政策和機制正在逐漸完善,但是醫務人員短缺、薪資待遇低等問題普遍存在。
“所以,我們要創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村醫的待遇和養老問題,讓鄉村醫生能安心就醫。”
呼吁:穩定村醫隊伍,從3方面入手
為進一步穩定村醫隊伍,王亞平圍繞提高村醫待遇水平、完善養老保障政策等關鍵環節,提出如下建議:
一、拓寬鄉村醫生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
我國地形多樣,尤其西部地區地勢復雜,人口密度小。這給當地的基層醫生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難。地理環境惡劣的欠發達地區,轄區人口少,工作半徑大,鄉村醫生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付出與收入不對等的問題更加凸顯。
王亞平提出,針對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和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鄉村醫生群體,規定政府性補助要達到不少于當地的村干部工資水平,并通過開展拔罐、針灸、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服務,提高鄉村醫生收入,使鄉村醫生在能夠維持基本生活上,增加一定收入,穩定村醫隊伍。
二、改革創新村醫管理模式,解決實際困難
拓寬鄉村醫生發展空間,將工作業績突出的鄉村醫生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依據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準入資格制度,納入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編制,享受同等工資福利待遇,為穩定村醫隊伍提供機制和人才保障。
三、建立鄉村醫生返聘制度,實現老有所養
結合黔東南州的實際情況,對確有需要的鄉村醫生,建立合適的返聘制度,為穩定鄉村醫療隊伍提供機制和保障。
讓鄉村醫生成為一個令人尊重的職業
王亞平說:“鄉村醫生是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多重并舉完善村醫養老政策,大幅提高鄉村醫生的收入,解除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讓鄉村醫生成為一個令人尊重的職業!”
是的,想要擴充鄉村醫生隊伍,提高鄉村醫生服務能力,前提是要為鄉村醫生這支隊伍賦予希望,提高其地位和待遇,新的醫學人才才能愿意進入這支隊伍。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將于2020年6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家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建立縣鄉村上下貫通的職業發展機制,完善對鄉村醫療衛生人員的服務收入多渠道補助機制和養老政策。
隨著該法的落地,鄉村醫生這支隊伍將有一個完善的職業晉升空間,收入和養老也將有法可依。期待這次兩會能聽到更多有關鄉村醫生的聲音,讓這支飽經風霜的隊伍煥發新的生機。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