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中有四大菩薩,分別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 />
佛教中有四大菩薩及騎白象的是什么菩薩?
騎白象的是大行普賢菩薩。
佛教中有四大菩薩,分別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
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虬首仙的青獅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
地藏菩薩的坐騎是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名號曰:"諦聽"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是四大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這四大菩薩形像,不是為了讓我們頂禮膜拜,不是為了讓我們燒香許愿,它是起表法作用的,是給我們做學習的榜樣,幫助我們修行。如果大家把它們當作神靈去跪拜求保佑,那就屬于迷信了。這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大乘佛法修學的四個科目,缺一不可,我們在看到這些菩薩形像的時候,馬上就能想到它都教給了我們什么?我們是不是落實了?這就對了。下面我們簡單分享一下:
一,地藏王菩薩。地是心地,藏是寶藏,比喻智慧德能。意思是我們真心自性里含藏著無量的智慧德能,這就叫地藏。地藏王菩薩代表的是孝敬,是孝親尊師,這是學佛的入門課程,這是佛門的孝經。只有先把孝親尊師落實到實處了之后,我們真心里的這個智慧德能寶藏,才能被開發出來,這是學佛的第一步。
《地藏菩薩本愿經》大家應該都看過,這部經講的就是地藏菩薩的來歷:地藏菩薩在無量劫前的因地上,是一名婆羅門女,是個貴族家庭的女孩子。結果她的母親因造了惡業墮到地獄,她非常難過,就來到當時的寺院佛前,這位佛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就把所有的財產都供養寺院,在佛前痛哭流涕,求佛加持。她的孝心、真誠心感動了佛,佛在空中就現出聲音,告訴她趕緊回家念佛,就能知道她母親的去處了。婆羅門女因思母心切,回家念佛念了一日一夜,應該是念到一心不亂了,不但見到了地獄中的母親,還因為她的功德,母親離開地獄升天了,不僅母親升天,跟她母親在一起的地獄眾生都跟著沾光了,這就是大孝。
所以說地藏菩薩就是教我們學佛入門的第一課,從孝親尊師開始,沒有孝親尊師,就不會有真誠恭敬,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對父母老師都不恭敬,還能對誰恭敬?還能學到什么?還怎么學佛度眾生呢?
二,觀世音菩薩。他代表的是慈悲,大慈大悲。學佛的第一步是孝親尊師,是地藏菩薩,然后就是觀音菩薩,把這種對父母老師的尊敬、愛戴,拓展開來,擴展到對一切的眾生都抱有恭敬心、真誠心,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大慈大悲的“大”,就是平等對待的意思,對待一切眾生都平等,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每個眾生遇到困難,我們都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不會說對這個感情深一點,就對他好一點;那個感情淺一點,對他就差一點,沒有這一說,對誰都一樣。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代表的大慈大悲。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實就是代表了觀世音菩薩的這種大慈大悲精神。
三,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智慧。古人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孝親尊師、大慈大悲,不能靠感情,要靠文殊菩薩的這個智慧,沒有智慧就麻煩大了。這個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我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明心見性后的那種智慧。這個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從外面學來的,智慧是從心性當中得來的;知識只能解決局限問題,弄不好還會帶來災難,智慧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能夠為人類帶來幸福,不會有后遺癥。
為什么我們不肯幫助別人?就是因為我們看不清事實真相,太迷惑了,麻木不仁了。人一旦覺悟了,開啟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會明白,眾生跟我都是一體,是一不是二,自然就會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反應,你再幫助別人,就沒有任何條件了,都是應該的。
四,普賢菩薩。他代表的落實,是愿行。把前面這三種,孝敬、慈悲、智慧,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這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相當于我們的教練,他帶頭真學真干,引導大家發十大愿王。普賢十大愿王,一大愿比一大愿深,就像蓋房子,第一愿是第一層;第二愿是第二層,沒有第一層就蓋不了第二層,所有后邊的大愿都是以前面的為基礎的。所以說學佛不是學知識,要把佛教導的東西,真正落實到生活工作當中,落實到待人接物當作,這才叫真學佛,真修行。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